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海山胡同10号 backhand@att.net

企业文化

38 岁教师四度带队骑行!3000 公里跨越五省,用双轮丈量青春的毕业礼

2025-06-16

2025 年高考结束后的第四天,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校门口,38 岁地理教师兰会云带领 34 名毕业生组成的 “朔风启行,琼岛逐梦” 骑行队整装待发。这场为期 31 天、全程近 3000 公里的骑行,不仅是他第四次带领毕业班完成长途旅行,更将实现从山西朔州到祖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骑行壮举。

一、四度出征:用脚步践行教育理想

自 2016 年起,兰会云便将长途骑行纳入毕业课程。第一次向北骑行至满洲里,感受北国冰雪的壮阔;第二次向东抵达上海,领略都市文明的璀璨;第三次向西远赴青海湖,探寻高原湖泊的静谧。而这一次,他们将一路向南,穿越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四省,最终抵达海南,完成 “东南西北中” 的地理坐标闭环。

贝斯特官网入口

与以往不同的是,此次行程分为三个阶段:先乘大巴至河南许昌,再骑行 1900 公里至徐闻港,最后轮渡至海南环岛骑行 1000 公里。选择许昌作为骑行起点,既是为避开朔州至许昌段的大车隐患,也为带学生参观以服务著称的胖东来超市,感受商业文明与人文关怀的融合。

二、青春淬炼:在挑战中破茧成蝶

近 3000 公里的骑行充满考验:河南境内的高温酷暑、湖南山区的连续爬坡、广东沿海的台风预警,以及每天平均 60 公里的骑行强度,都在挑战学生的体能极限。出发前,兰会云制定了详尽的《骑行计划书》,涵盖每日行程、装备清单、医疗预案,并为每人购买三份意外险,签署自愿参与承诺书。

学生小米坦言:“出发前连百公里骑行都未尝试过,但团队的力量让我坚持下来。” 骑行至湖南衡阳时,学生王宁的车胎连续四次被扎,全队耐心等待他修复;穿越湖北赤壁时突遇暴雨,师生们互相鼓励冒雨前行。这些经历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:“独行快,众行远”。

在许昌孔子书院,学生们身着汉服行拜师礼,获赠《论语》并聆听国学讲座;途经武汉时,他们绕行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,将地理课本上的 “南方地区” 转化为鲜活的历史体验。兰会云说:“地理教育不应局限于地图,而要让学生用双脚丈量土地,用双眼观察真实的中国。”

38 岁教师四度带队骑行!3000 公里跨越五省,用双轮丈量青春的毕业礼

三、家校协同:在争议中守护成长

尽管活动得到多数家长支持,但安全风险仍是最大顾虑。家长李女士表示:“孩子从未离家超过一周,每天看定位、等报平安成了必修课。” 为此,兰会云建立了实时共享的位置群,并要求学生每晚 8 点前报平安。当得知学生们在广东遭遇台风预警时,他果断调整路线,改走内陆国道。

这种教育创新也引发社会热议。有教育专家指出:“兰老师的实践打破了‘唯分数论’的桎梏,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培养抗挫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。” 但也有人担忧:“长途骑行是否会影响升学准备?” 对此,兰会云回应:“真正的教育是培养完整的人。高考结束不是终点,而是独立人生的起点。”

四、收官之旅:以骑行之名致青春

此次海南之行,被兰会云称为 “收官之作”。他坦言:“随着年龄增长,体力逐渐难以支撑高强度骑行,但教育探索不会停止。” 未来,他计划开发 “行走的课堂” 系列课程,通过徒步、研学等形式继续拓展学生视野。

7 月 10 日返程时,骑行队将在海南举办毕业典礼。学生们计划将一路拍摄的视频剪辑成纪录片,记录沿途的风土人情和成长感悟。王宁说:“这段旅程教会我:人生就像爬坡,只要不放弃,终会迎来下坡的畅快。”

当 34 辆山地车的车轮碾过五省土地,留下的不仅是蜿蜒的车辙,更是一群少年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成长印记。兰会云用四年时间,在传统教育的框架中凿开一扇窗,让青春的风裹挟着汗水与欢笑,吹向更辽阔的天地。这场骑行的终点不在海南,而在每个参与者心中 —— 那里永远留存着夏日的蝉鸣、队友的鼓励,以及用双轮丈量世界的勇气。